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邮件系统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开大要闻
千余名大学生村务工作者扎根晋江基层
时间:2014年08月26日    作者:    编辑:

         

   这是一群活跃在晋江基层生活的大学生,这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是活跃在晋江地面的1000多名大学生村务工作者。

   有人把大学生当村务工作者比喻成一场正在进行中的乡村实验。当前,国内不少地区已经开始了这场乡村实验。作为我省试点城市之一的晋江市,2005年率先在全省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几年来,该市全面实施这一工程,广大大学生在晋江农村中寻找了奋斗的广阔沃土,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成为当地人才培养和新农村建设的“双赢”之举。

   “一村一名大学生”全覆盖

   5月21日上午一大早,来到晋江市紫帽镇园扳村工作的大学生吴文博和该村几名村干部来到该村为数不多的几家民企,检查安全生产。“消费器材应该放在车间最显眼的地方,器材的使用也应该向全体工人演示和培训……”在一家家具厂,吴文博向企业主建议。

   吴文博是晋江陈埭人,2009年毕业于福建师大,当年8月来到晋江市委组织部应聘成功,成为是一名大学城村务工作者。

   内坑镇长埔村村务工作者、镇人大代表、某陶瓷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这一串头衔,给这个生于1983年的女孩罩上了一些光环。从2006年6月至今,伍婷婷已经有了近6年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

   和其他村官一样,伍婷婷也经过了一段适应期。刚工作没多久,村里就开始换届选举,她一“入行”就马上投入紧张的工作,每天帮忙填写选民证、整理资料,很快,村里的情况、环境她都熟悉了,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村干部的认可。

   自2005年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以来,晋江市先后6批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务工作者。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像吴文博、伍婷婷这样的大学生共1311名大学生走进晋江广大农村,成为村务工作者。目前,晋江市已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全覆盖。

   村务工作者的晋江经验

   磁灶镇东山村,在该村公共服务中心里,4名大学生村务工作者正坐在电脑前办公。他们主要负责为村民提供就业援助、卫生健康、社区救助、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的李建成06年毕业以后就一直在东山村工作,去年全程参与了该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原来村民办事要跑很多趟,我们几个大学生来了以后,细化分工,推行一站式服务,20分钟就可搞定,尽可能地方便村民。”李建成说。

   谈到这些大学生,东山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张谋独也是赞不绝口。他说,这些大学生敬业的工作态度、较高的文化素质,都为农村基层的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现在我们有大学生在这边,更加规范了社区服务中心,我们老百姓一般20分钟就可以把要办的事情办好,我们提出来就是说事情不拖到明天,主要目的就是让群众办事比较方便。”

   大学生进村,如何定位?为了让这些深入基层的大学生不当过客,晋江市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晋江市规定,村务工作者在工作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协助村主干开展工作,直接对村主干负责,履行“八大员”工作职责,即村务决策助理员、文件材料起草员、文书档案保管员、内勤工作管理员、村情民意调查员、上下沟通联络员、困难群众服务员、乡风文明指导员。

   作为核心因素的待遇,也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晋江市、镇两级财政每年拨出800多万元,保障村务工作者每人每月1400元的基本工资和不少于600元的补贴,并为他们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险;晋江市还拨出专款用于村务专职工作者在职期间参加继续教育的部分学费报销,目前已有50多名村务工作者正在参加学历教育;在政治待遇上,对表现突出的党员村务工作者任命为村党组织副书记,村级换届时列为村主干后备人选参加选举,优先推荐参选各级人大、党代会代表。

   如今,这1300多名活跃在晋江乡村的大学生村务工作者,成为当地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晋江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晋江在待遇、晋升等方面的举措,着眼于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的职业生涯铺路。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留住这一道风景线,让大学生们更好地服务农村,为新农村建设出力。

   来源:福建日报 2012年5月31日

   

© 福建开放大学 
地址:福建 福州桂山路109号 邮编:350013
E-mail:webmaster@fjou.edu.cn
[闽ICP备09037294号-6]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