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升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教育阶段。初中是人生“分岔”的关键期,对于即将到来的初中,父母和孩子是不是有点不知所措?为此,8月15日晚,宁德市社区大学公益讲坛“十五夜谈”带来了一场“与孩子一起 携手同心 共赢未来”小升初的听觉盛宴,请来东侨中学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福建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黄丹舟为处在小升初关键时期的家长和孩子指明方向和给予方法。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黄丹舟老师从小学与初中差异性入手,结合具体案例,为现场130多位家长和孩子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法。
小学与初中的差异性
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在小学,学习科目少,学习任务不太重。进入中学,课程一下子增加了好几门,学习任务加重,而且难度增大,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
学习方法不同。随着学科多样和深刻化,初中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和主动性,老师不再天天盯着孩子,而是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学习方法从小学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学习环境不同。小学阶段,主要依赖老师的安排,老师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管;中学是书多、课多、老师多,每位老师教的学生多,教学风格不同,在管理上不再是“包班制”。
生理、心理、个性发生变化。进中学后,孩子身体处在人生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他们的认识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整个个性特征发生急剧变化。心理上,孩子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开始树立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不是一味地“打收条”,有时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
面对这些差异,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心态放松,行动抓紧。要认识到初中阶段是每位同学新的起点、新的起跑线,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会跑的更快更稳更远。如果成绩出现波动,家长不要一味地对孩子进行指责,要鼓励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孩子一起寻找问题所在,对症下药。
课上专心,课下自主。初中的教学方法与小学完全不同,除了课上认真听讲、紧跟老师脚步外,家长要帮助孩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孩子学会遵循学习规律,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天天反省,日日常新。自我反省、常新的方法是学会归纳、总结学习经验,保持优势,改进不足,挖掘潜能,沉淀经历。
讲座结束,家长热情咨询,黄丹舟老师为家长解疑答惑。
